清楚搞懂營養素,輕鬆防範疾病

“短鏈脂肪酸不需要膽汁分解,可以迅速被細胞吸收和利用,不會造成肥胖。短鏈脂肪酸還可以直接當做腸胃細胞的能量來源。而短鏈脂肪酸的代表食物,是由牛乳和羊乳提煉的奶油、巧克力、及酥油茶。或者膳食纖維靠腸道菌分解產生短鏈脂肪酸,直接做為腸細胞的能量來源。”

 
營養素吸收 01.jpg

食物藉由消化系統的消化液分解從小分子,再從消化系統(如:胃、大腸、小腸等)的細胞黏膜被吸收,透過淋巴管、血管運送身體各個部位。成人每日分泌的消化液量約近7 L~10 L,包括唾液1 L∼、胃液2 L~、胰液0.7 L~2.5 L、膽汁0.3 L~1 L~、腸消化液3 L~。食物大分子就是藉由層層的消化液分解成小分子的營養素。如食物中所含的脂質,即是在到達十二指腸時,經膽汁、胰液分解長鏈脂肪酸,進而被腸道的吸收。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營養素可分為五大類營養素: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質、礦物質、維生素,其主要功能有:1、供應能量;2、構成身體組織成分;3、調節身體機能。

營養素吸收 02.jpg

不同的消化酵素會發揮不同的作用,不同的營養素會在不同部位(如胃、大腸、小腸等)被吸收,所以當某個部位的組織發生異常時,身體就會相應地缺乏某些營養素,例如胃切除者、胃潰瘍者,就要注意可能會有貧血的情形。因為胃會讓鐵、維他命B12轉化成可以被腸絨毛吸收的成分,如果胃部被切除或是功能缺損,缺了胃的加工,身體的鐵、維他命B12吸收量下降,身體的造血功能就少了鐵、維他命B12這二種原料,就容易有貧血現象產生。另外,膽囊切除者無法分泌膽汁,就會導致長鏈脂肪酸無法被代謝分解,並使得小腸無法吸收脂質及脂溶性的維生素A、D、E、K。即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,若人體沒有膽汁,體內是無法吸收維生素E的。

► 胃不只能消化與吸收營養素,還能吸收酒精

胃除了消化食物之外,酒精、短鏈脂肪酸也是可以直接從胃壁吸收的。所以如酒精中毒者之所以會有脂肪肝,就是由於身體吸收過多的酒精,在肝直接代謝成脂肪,過多的脂肪會堆積在肝臟,進而形成脂肪肝的現象。

shutterstock_577957138.jpg

► 造成體內營養素缺乏的因素

● 飲食不均衡。

● 分泌消化液的臟器,無法正常運作,讓大分子食物無法分解成小分子,食物分子太大身體無法消化吸收。

● 消化器官本身病變或遭移除,造成身體無法吸收營養素。

► 缺乏營養素所引起的病症

● 缺乏蛋白質,會引起紅孩兒症、消瘦症。

● 缺乏脂質,會引起荷爾蒙失調、脂溶性維生素缺乏。

● 缺乏脂溶性維生素A,易引起角膜、黏膜受損、上皮組織角化乾燥、乾眼症、夜盲症。

● 缺乏脂溶性維生素D,易引起組織鈣化異常、佝僂症(幼兒)、軟骨症(成人)。

● 缺乏脂溶性維生素E,易有高血脂、動脈硬化傾向,也易引起神經病變、溶血性貧血(胎兒)。

● 缺乏脂溶性維生素K,易引起紫斑症、傷口癒合緩慢。

● 缺乏維生素C,易引起壞血症、皮下出血、傷口癒合緩慢、高膽固醇血症。

shutterstock_1351549097.jpg

● 缺乏維生素B1,易引起腳氣病、多發性神經炎。

● 缺乏維生素B2,易引起口角炎、舌炎。

● 缺乏菸鹼酸,會引起癩皮症、玉蜀黍疹。

● 缺乏維生素B6,易引起手腳抽筋、濕疹、舌炎。

● 缺乏維生素B12,易引起神經炎。

● 缺乏葉酸,易引起胎兒腦神經發育、舌炎、脂肪吸收不良。

● 缺乏維生素B6、B12、葉酸、鐵、銅、鋅、鈷,會引起貧血。

● 缺乏鈣,易引起骨質疏鬆症。

● 缺乏鉻,易引起糖類代謝異常。

● 缺乏碘,易引起發育遲緩、呆小症、甲狀腺機能低下。

● 缺乏鎂,易引起高血壓、循環不良。

● 缺乏鋅,易引起味覺障礙、皮膚炎、傷口癒合緩慢。

► 什麼是營養素的協同作用

許多研究發現指出,維生素與若與其他食物一起進食,其吸收的效果比單一服用營養補充劑更佳,這即稱之為「營養素間的協同作用」。當然,不同的營養素有其相可協同的營養素,大家需要留意對照食用,才能達到較佳的效果。常見的搭配組合如:鐵與維他命C;維生素D與鈣;大蒜素與維生素B1等。

要特別注意的是,若身體已長期處在營養不足的狀態,也不建議突然給予高濃度的營養素,身體會無法負荷。此時就建議依照醫師、營養師指示,循序漸進地為身體補充需要的營養素,將身體逐步調整回健康平衡的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