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痛,該治療還是調理? |認識腸漏症與頭痛的關係

shutterstock_643543306Resized.jpg

無論是頭痛或是偏頭痛,經常患者會有一種困擾,那就是:有吃藥就不痛,停藥之後不久又復發了,讓人十分心煩。或是,由於長期必須吃消炎止痛藥物來控制頭痛的問題,而受到副作用影響,產生胃部不適甚至影響腎功能。 近年來,現代醫學開始從「全人整體」的觀點來探究許多慢性疾病,像是:自體免疫問題、內分泌新陳代謝失調等等,其中,頭痛或是神經系統疾病,也逐漸地被認為不單單是腦內的問題,而與身體其他系統有關。 因此,傳統使用西藥治療或控制頭痛與偏頭痛問題,在今日已經不是唯一的方式了,許多新的研究發現,人類的大腦神經系統,與腸胃的健康狀態,有密切的關連性,認為腸道的免疫環境如果失衡,跟頭痛的發生率有重要關聯。是以,許多臨床醫師在面對頭痛或是偏頭痛患者,甚至是其他腦神經問題,都開始從「調理胃腸免疫功能與修復胃腸環境」來著手。 根據近年的研究發現,有偏頭痛的患者,其中相當高的比率會伴隨腸胃發炎的現象,像是:大腸激躁症、發炎性大腸疾病或是慢性食物過敏等。

shutterstock_1316295044Resized.jpg

胃腸功能失調,是以甚麼情況表現呢?一般而言,是以「腸漏症」的方式來呈現,腸漏,顧名思義,就是胃腸的通道不再完整,可能是先天體質因素,也可能是後天飲食生活習慣不良所致,漸漸地人體腸道產生粘膜缺損。 除了腸道不完整之外,在其內的各種細菌菌叢,也會漸漸失調,原本的胃腸好菌逐漸減少,而壞菌則是日益增加,更進一步導致胃腸功能紊亂。由上可知,腸漏症的主要兩個面向,一是粘膜缺損,使代謝廢物或毒素沒有完全排出體外,而伺機滲漏到身體各處組織,產生發炎、過敏等現象。另一方面,壞菌增多,腸道毒素的長期累積,使身體免疫系統發生失衡變化,進而影響全身各處的器官系統,包含腦神經在內。從臨床研究可以得知,頭痛或是偏頭痛等疾病,雖然看起來主要是腦神經系統問題,但在改善神經系疾病的方向上,現代醫學逐漸地從營養醫療的觀點來處裡,並適時地搭配西藥處方來治療。也就是說,頭痛問題,需要治療控制症狀,更需要調理胃腸功能,兩者並行,才能完全地擺脫長年困擾的疾病煩惱。

營養醫療,是一種個人化的醫療方式,在了解腸道健康狀態與慢性過敏原之後,進而開始著手調理:首先是給予腸道的修復,也就是胃腸黏膜的復原,以靜脈營養點滴為主,快速地改善「腸漏」問題,並搭配長期補充口服的客製化營養素,避免腸漏現象一再發生。再者,要將原本胃腸內累積的毒素排出,此亦需要營養點滴的幫助,毒素排除之時,再配合口服的益菌,讓腸內的菌叢失調也得以改善,正常運作。修復、排毒與益菌補充,是調理胃腸免疫的三個階段,而胃腸環境健康之時,免疫不再失衡,這時候頭痛、偏頭痛等腦神經病症,也就能夠進一步地改善且預防復發了。結合藥物治療與營養調理,實為改善頭痛頑疾的上上之策。

下載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