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燥冬寒,皮膚乾癢|中醫,自然醫學,外用藥膏

shutterstock_786017698.jpg

時序進入秋冬季節,外出時,明顯地感受到天氣陰涼,多數的人以較厚的衣物保暖,洗澡時也將水溫提高,但是,時常在洗熱水澡之後,感到皮膚發紅搔癢,並且出現白色微小的脫屑現象,這種情況在年長者更容易出現,於西醫的領域裡,有一個疾病名詞來形容,叫做:缺脂性皮膚炎(俗稱冬季癢)。

顧名思義,缺脂性皮膚炎,是指皮膚的皮脂腺分泌功能下降,水分的含量減少,導致乾燥發癢的症狀,年齡越大,皮脂腺的功能越低落,因此年長者,在秋冬乾燥寒冷時節,最易產生此種疾患。不過一般民眾,若是洗澡次數多、過度使用香皂或清潔劑、或是接觸過熱的水溫,也都可能產生冬季癢的症候。

常見的好發部位在小腿前側,主要的症狀是脫皮、發紅發炎與癢感,較嚴重時會出現皮膚龜裂的現象。除了小腿之外,大腿、手部與身體軀幹,也都可能會出現相似的症狀。

除了年齡、季節的影響外,若是本身具有過敏體質的人,皮膚表面的保護能力原本便屬脆弱,無論是在季節交換,或是乾燥寒冷時節,都比一般人容易產生皮膚乾癢發炎的現象,需要小心注意。

另一方面,從中醫藥的角度來觀察,秋冬屬於燥、寒,身體的津液不足,因此容易發生皮膚乾癢脫屑,甚或是口燥咽乾容易乾咳的呼吸系統症候。以內在的養生而言,此時需要養血潤燥生津,讓身體安然度過秋冬季節的變化。

  如何從外在的保養改善冬季癢呢?

首先,洗澡碰水的時間不要太長,時常在皮膚疾病門診會提醒患者,水對於皮膚而言,常常是一種:乾燥劑。舉例來說,當一個人常洗手時,由於水分常接觸皮膚,對皮膚而言是一種刺激,且接觸之後水便再逐漸蒸發,反而容易造成皮膚的乾燥脫皮、搔癢發炎,甚至龜裂疼痛。

再者,水溫不要太高,太燙的水亦傷害膚質。肥皂或清潔劑減少使用在已經發炎的患部,也能夠改善冬季癢的症候。

更重要的是,規律地在皮膚上擦保濕乳霜,保護表皮,改善乾燥脫屑。曾有一位朋友,長期在秋冬時去看診拿類固醇藥膏塗抹,雖有改善,但每到秋冬都準時復發,後來規律地使用皮膚保溼乳液保養,漸漸地復發率減少了,也無須一再地使用含有類固醇的外用藥。

但是在過敏體質,或是年長者的皮膚病灶,若發炎現象嚴重,仍須先以西藥治療改善,避免進一步的皮膚感染現象,再輔以保濕養護,才是最完整的改善方式。

如何從內在的養生調理預防冬季癢呢?

秋冬燥寒,燥易傷津,因此養生的目標便是:生津潤燥。

shutterstock_159167051.jpg

在日常生活的飲食中,有一些食物可以達到生津潤燥的效用,如:梨子、甘蔗、荸薺與木耳等等。而中藥更是有不少潤燥調理的品項,像是:百合、沙參、麥冬、玉竹、石斛…皆是能夠改善秋燥的中藥。

秋燥冬寒時節,日常飲食裡,可以熬煮中醫藥食療方,從內在調養改善燥寒侵襲,使臟腑健康,肌膚得到濡潤,有助於預防冬季癢的產生。

自然醫學營養調理的方面,建議適量地攝取含β-胡蘿蔔素與維生素A的食物,如:深綠色蔬果、紅薯、深海魚油等,改善皮膚粗糙乾燥。適量地食用堅果如核桃,由於含有α-亞麻酸(ALA),亦能幫助皮膚保溼養護。另外,微量元素的攝取,像是鋅(Zn),能夠減少皮膚發炎,並且修復龜裂傷口。飲食當中,牡蠣便含有較多量的鋅,可酌量食用。

從內而外,中醫養生食療與日常營養調理,再搭配外在皮膚保溼產品,讓大眾們在秋冬時,不會受到皮膚乾癢所苦,對於有過敏體質或是年長患者,內外兼具的保養更是重要,不僅改善皮膚症狀,更能讓體質強健,順應四時,安然地度過氣候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