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令,如何聰明進補?|吃對的食物,身體才能補進營養

每到了秋冬,季節轉換變化,氣候變得較為寒冷乾燥,人們便開始思索尋找飲食上的進補,暖暖身子,期能平安度過寒冬時節。

shutterstock_128725016.jpg

無論是藥燉排骨、麻油雞湯或是薑母鴨,在經過夏季休息之後,秋冬開始,生意又活絡起來,這也是在台灣常可見到的食補文化。

中醫食療藥膳,是透過藥材的特性,經過燉煮,在體質適合進補的人身上,發揮效用,使之能夠抵禦季節變化與寒冬侵襲,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。

  甚麼樣的人才屬於:『體質適合進補』呢?

shutterstock_1100199107.jpg

有的人先天體質較弱,氣血不足,容易在季節轉換時,因為身體不能適應環境氣候變化,而容易產生過敏、感冒感染…等疾病。比方說,呼吸道敏感者,冬季時容易因為吸入冷空氣而不斷打噴嚏流鼻水,也就是鼻子過敏;而氣虛之人,由於抵禦功能不足,秋冬時便容易感冒、上呼吸道感染,體質比較容易受寒。

氣血不足者,血液循環也可能比較差,在寒冬時,容易手腳冰冷,影響生活品質,甚至因為末梢循環欠佳,使得睡眠品質都受到影響,睡眠不足,氣血功能更不良,如此便形成惡性循環。

除此之外,也有人是因為生活習慣不良,如:長期疲勞、過度勞累、情緒緊張焦慮、飲食不正常等因素,原本平和的體質,漸漸變成氣血虛衰的現象。

無論是先天不足或是後天失衡,氣血不足,體質虛寒者,均適合在秋冬寒冷之際,給予適量的食療進補養生,加強氣血功能,改善身體免疫力,以及周邊血液循環,而能有效達到預防疾病的目標。

若是原本體質燥熱,或有慢性病如高血壓、糖尿病者,以及正在感冒發炎或體內有感染者,便不適合進補,或是進補時多注意少油、少鹽與糖等,方為上策。

中醫藥的食療進補中,要如何能夠同時改善氣虛、氣血不足,然後又不會過於溫燥呢?十全大補方便是較適合推薦的食療方。

在十全大補方之中,是由補氣的藥材如:人參、白朮、黃耆等,配伍養血活血的藥材如:當歸、川芎等,共同針對氣血不足者而改善體質。藉由補氣的藥材,帶動補血藥材,便能夠有『補而不滯,溫而不燥』的功效。

那麼,若是適合進補的體質,該天天吃補嗎?其實不盡然。雖然身體需要食療補養,但是欲速則不達。短時間裡過量快速地進補,反而有可能因此上火,出現嘴破、身熱或失眠等不適症狀,調補養生以長期滋養為佳。

如中醫經典<<黃帝內經>>所言:『壯火食氣,少火生氣』。意指進補的藥材,若是峻補(快速而量多),反而無益於氣血,也可能發炎上火;真正的進補,是要適量、適時,長期調理,才能達到脾胃生化氣血,抵禦寒冬的目標。

如果體質燥熱而進補,或是雖能進補但過量,可能會短期造成發炎上火的現象,這時候不妨多吃些蔬果或是綠豆湯等食材,平和溫燥上火的症候。要根本地避免過度進補或了解自己是否適合進補,建議詢問專業中醫師較佳。

除了食療補養之外,先天或後天氣血不足,容易因氣候變化而過敏、感染者,還有甚麼方式能促進身體健康呢?即為:溫和適度的運動,充足且品質好的睡眠,以及良好平和的內在情緒。

適度的運動,便能夠補氣,也就是改善免疫功能,促進新陳代謝,而由於身體的活動,使心血管的功能增強,周邊血液循環也會改善,身體對於寒冬氣候也就能抵禦適應。

良好品質的睡眠休息,能讓身體不會一直處在慢性疲勞狀態,氣血恢復較佳;而人的身心靈,是彼此影響的,是以身體的機能,與內在情緒,心靈感受,均有相關,若能常保心情愉快,情緒正向,對於身體健康自然有很大的助益。

雖然氣候隨著四時變遷,但是在秋冬寒冷之際,只要能聰明進補,從食療、運動、睡眠與情緒等面向來著手,了解自己的體質,相信自己的內心,如此人們都將能不畏寒冬,健康快樂。